高岗假如不自杀,会是什么结局?其实党中央有一方案!

1953年, 党中央对高岗事件是如何发现的呢?时任中央办公厅主任、中央副秘书长兼中央军委秘书长的 杨尚昆回忆:
“1953年秋后,高岗竟去找 邓小平、 陈云。在邓面前,他说在中国,谁是列宁的问题解决了,但谁是 斯大林的问题还没有解决,你看是谁呀?小平同志看穿高岗的用意,故意指着墙上挂的几张中央书记像说,就在这中间嘛!并向高指出, 刘少奇同志在 党内的地位是历史自然形成的,不能轻易更动。12月间,高岗又去找 陈云,说要向 毛主席建议中央多设几个副 主席,提出‘你一个,我一个’。小平和 陈云同志都感到这个问题很严重,及时报告了 毛主席。(引自 杨尚昆著:《追忆领袖战友同志》,中央文献出版社2001年版,第393页。)”
由此,高岗的野心引起了 毛泽东的注意。
12月24日, 毛泽东向政治局提出:他要外出休假,拟请 刘少奇临时代为主持中央工作,问大家有什么意见?本来,由 刘少奇进行代理,已是几年的惯例。高岗却站出来表示反对,主张由几个书记“轮流坐庄”。
高岗于是完全露了底。
展开全文
随后, 党中央根据高岗、饶漱石的阴谋活动进行调查和批评,发出了关于加强 党内团结的决定。但为了帮助和促进他们改正错误,在这个决议中,没有点高岗和饶漱石的名。可是,在停职反省期间,高岗却不接受组织和同志们的帮助、教育,反而采取极端行动,多次进行自杀。最后,他于1954年8月17日自杀身亡。
鉴于高岗以自杀来对抗组织的行为,1955年3月, 党的全国代表会议决定开除他的 党籍,撤销其 党内外一切职务。
高岗的悲剧性结局,令人唏嘘和惋惜。
然而,这完全是他自己咎由自取。
为什么?
事实上,如果他接受组织上的教育和同志们的帮助,结局完全是另外一种情况。据 杨尚昆回忆:
“怎么处理高、饶呢?高岗自杀前, 毛主席曾表示过,打算在高作出检讨后,安排他回延安当几年地委书记,给他以改过的机会;当然原先的一些职务是不能保留了。(引自 杨尚昆著:《追忆领袖战友同志》,中央文献出版社2001年版,第402页。)”
从这个安排来看,高岗如果能够接受教训,改正错误,完全有可能重新站起来,就是再回到 党中央来工作,也不是完全没有可能。
高岗的悲剧和教训,多么值得人们去深思。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